南关新闻网 网站首页 资讯列表 资讯内容

可惜!疫情的巴掌还没有拍醒许多年轻人,央行突然公布一个数据!

2022-09-12| 发布者: 南关新闻网| 查看: 144| 评论: 3|来源:互联网

摘要: 明智家庭教育公众号合作QQ:1543221018请各位家长添加“明智家庭教育”视频号,可以及时学习家庭教育知识疫情之...
http://xiapuv.com

明智家庭教育公众号合作QQ:1543221018

请各位家长添加“明智家庭教育”视频号,可以及时学习家庭教育知识

疫情之前,大家想一想,当时流行什么?

借借借!买买买!

来啊,消费吧!

1号马云爸爸、2号微粒贷爸爸、3号京东白条爸爸、4号平安爸爸......

来啊快活啊反正有大把时光

来啊爱情啊反正有大把愚妄

来啊流浪啊反正有大把方向

来啊造作啊反正有大把风光

歌词里的世界,唱得人心蠢蠢欲动;

然而,如此“作”之后,有多少人跳下了深渊!

1

如果没有疫情,多少人还没有清醒!

如果新型冠状病毒没有出现,往年的这个时候许多年轻人仍然流行着买买买。

几年前,在星巴克的年轻人聊天的主题大多是“买啥”?

如今在星巴克的年轻人聊天的主题是“房贷怎么续上”?

上海逐步解封,北京疫情继续,天津疫情继续……

此刻除了被封在家里愁何时解封之外,更多的人都在为自己的工作发愁,因为不工作就意味着没有薪水。

这场疫情让很多人意识到了超前消费的弊端,很多人开始反思究竟谁在骗我们花钱?

疫情仍没有结束,生活必须继续。

有一部分人已经发现自己没有足够的钱继续维持这样不上班的生活了,不仅要为房贷车贷苦恼,同时也要发愁各种网络贷款应该怎么还。

可惜的是,撞了南墙未必回头。

很多人几十年已经习惯了超前消费,各大购物平台都可以轻松进行贷款,当月购买商品不需要花任何钱,只要等到下个月再将钱还上就可以了,甚至很多平台为了诱使消费者消费还推出了分期服务,就算是这些钱一时无法还上,也可以将这些钱平摊到每一个月。

很多人觉得自己每个月的薪水用来支付这笔钱绰绰有余,却完全没有考虑到应对突发事件的风险,导致一旦没了收入就没了支付这笔钱的能力。

想起疫情之前,央妈曾发布的《2018年第三季度支付体系运行总体情况》,数据显示,信用卡逾期半年未偿信贷总额高达880.98亿元,环比增长16.43%

而8年前的2010年,这个数据还不过是76.89亿元。

8年之间,翻了11倍以上,相当于现在一个月的逾期总量,就能赶上8年前一年的总量,变化之大,令人咂舌。

蚂蚁金服和富达国际发布的2018《中国养老前景调查报告》显示:18-34岁的年轻人,平均月储蓄只有1339元。

是的,你没有看错,只有1339元!也就是说,大部分年轻人根本存不到钱。

比贫穷更可怕的是,一边是年轻人一贫如洗,月月光的口袋,一边却又是疯狂的信贷逾期,冰与火之间,这届年轻人的生活,犹如深渊。

2

毒广告横行,

疯狂助推消费主义!

但对商家来说,深渊不是它们最关注的,利益才是它们的可爱朋友。

为了利益,他们往往不择手段,甚至不惜搅乱整个社会的价值观,毁掉整整一代人,也在所不惜。

轰然间,消费主义观念突然横行,正在扫荡着全社会。

且不说那句杀人诛心的:“你舍不得买那些漂亮、好看、具有品质感的东西,是因为潜意识认为自己配不上它们。”

暗示你,不无脑买,就是低级。

更不用说那句莫名其妙的:“没有一个姑娘会因为买买买变穷,尤其是漂亮的姑娘。”

仿佛那些被债务缠身的人们,不是因为买买买变穷的一般。

单只说那句心机暗藏的:聪明的女人,舍得为自己花钱。

悄无声息,将自己的营销和人的智商联系在一起,暗示你不买买买,等于智商低。

更何况那句明目张胆的:心情三分靠打拼,七分靠shopping

心情不好那就买吧,有没有用无所谓,反正商家有的赚,管你死活呢。

还有那些毫无逻辑的:“娶老婆,一定要娶会花钱的那种”;“不给你买YSL的男孩,不配说爱你”。

至于“花呗”、“借呗”、“白条”这些居心叵测的命名,就更是为传达轻佻肤浅、随心所欲、不负责任的价值观,不遗余力了。

它们在疯狂的煽动人们无脑消费,甚至将消费与身份、阶级、品位、智商、爱情、亲情统统联系在一起。

仿佛不消费、不花钱,你就十恶不赦、伤天害理,消费、使劲花钱,哪怕是借贷、哪怕是裸贷,哪怕是赔上一生,你都是光明正大、前途无量的。

这哪里是有毒、毁三观,这分明是用心险恶。

为了掏空你的口袋,连智商都不要了。

可怕的是,这一个个剧毒的广告,已经成了很多年轻人的价值观,为他们创造了一个个美好的幻象,虚无缥缈的空中楼阁。

但当幻象破灭时,是800多亿的信用卡逾期,就是几百万、几千万的年轻人被掏空的口袋,是深陷消费贷深渊无法自拔,走向轻生的无数生命。

据阿里发布了《2017年轻人消费生活报告》,数据显示:

中国近1.7亿90后中,开通花呗的人数超过了4500万,如果没有信用分限制,可能会更多。

在购买手机时,76%的年轻用户会选择分期付款,也就是说,每10个购买手机的年轻人,有将近8个都选择了分期付款,超前消费。

对于年轻人来说,这是一个个难以归还的债务;

但对商家来说,这不过是一组财报数据。

3

你的未来,

只能你自己负责!

营销,正在把幸福的标准调得越来越高,但全盘接受的你,只会越来越不幸福。

总有人说,我的钱都花在了自己身上了,又没有浪费,你凭什么说我。

没有人能够说你,也没有人愿意说你,当这些不切实际的东西毁了你的未来,毁了你上升的道路时,只有你自己能够承受。

要知道,一旦信用预期,那些催债公司会把电话打到你的父母、同学、朋友,以及所有的亲戚那里,让你受尽恐慌和耻辱,从此再也抬不起头。

有些人可能甚至因此抵不住压力,走上了绝路。

今年1月,武汉理工大学的一名研究生突然自杀身亡,轰动全国。

他因通过向17个APP借贷,欠款多达五万元,深陷借新还旧的深渊,无法自拔,最后走上不归路,枉费了父母、国家、学校20年辛辛苦的栽培,留给这个世界一地鸡毛,留给父母半生哀痛。

类似的事情,在全国可谓时有发生。

就像一位深陷消费贷的年轻人所说的:

“最初,我只是想买一部刚上市的iPhone月还600,完全可以负担得起。后来想买的越来越多,于是,只好开通了信用卡、各种网贷,拆了东墙补西墙,分期不行就套现。很快,我的工资就跟每月还款额持平了……”我不敢考研,不敢辞职,只能一步一步向前。用房租和吃饭以外的每一分钱来偿还透支的每一个明天。

一时的享受和侥幸,固然是销魂蚀骨般的舒爽,但潘多拉魔盒一旦打开,就如洪水出笼般狂飙,难以抑制,寅吃卯粮、透支信用的代价就是让未来没有未来。

疫情之下,阳光虽好,却布满恐惧。

有些角落里,依然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的人们,也许因为某一次不满足的欲望,也许因为某一次投资的失败,也许因为某一次的错误决定,依然努力地往岸上爬。

疫情的巴掌拍醒了无数人,原来,我们离饿肚子只是一步之遥。

明白的人醒过来了:不投资、不跳槽、不乱花钱。

糊涂的人还继续他的过度消费的任性。

须知:过度消费只会给你的人生戴上枷锁,从此再无翻身之地。



分享至:
| 收藏
收藏 分享 邀请

最新评论(0)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南关新闻网  

GMT+8, 2019-1-6 20:25 , Processed in 0.100947 second(s), 11 queries .

Powered by 南关新闻网 X1.0

© 2015-2020 南关新闻网 版权所有

微信扫一扫